現場編碼(有時也被稱為互動程式(interactive programming)、即時編程('on-the-fly programming'),只是即時性的編寫程式碼)的名稱,是考慮到將及時編寫軟體的過程視為表演的一部份。從歷史上來看,這項技術已經出現過,自從早期電腦藝術是用電腦來產生,但最近一直探討的更加嚴格於取而代之的DJ所使用的筆記型電腦,現場編碼往往隨著感覺走,缺乏音樂家演出的魅力和活力。
一般而言,這練習階段更普遍的做法是:互動程式,編寫(部份的)程式,而程式正在執行。傳統的電腦音樂程式趨向舊有的編寫/編譯/執行模式的逐漸形成,當時電腦少有強大效能。藉由擁有程式設計技能的人們,著手在已被鎖定的程式碼等級創新是更為適度的。有些程式已逐漸地完整及時控制器和手勢(例如MIDI驅動軟體合成器及參數控制器)。直到最近,然而音樂家/作曲家很少有能力即時修改程式碼本身。這種遺產的差異是被程式語言如ChucK、SuperCollider有些消除,並且沒有任何準備。
TOPLAP,是由一群有興趣於現場編碼的藝術家,所集結成的一個團體,成立於2003年,並且提倡使用,擴散和探索一系列的軟體、程式語言和技術,實施現場編碼。這是一種並行和協同的努力,例如科隆大學(University of Cologne)的普林斯頓聲音實驗室(Princeton Sound Lab)與昆士蘭科技大學(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)的計算藝術研究組的研究。
video出處:http://uk.youtube.com/watch?v=9zKzxqN5mUI&eurl=http://pdtw.blogspot.com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